(导语)苍蝇乱飞的作坊里,发霉的咖啡豆堆在旱厕旁,工业色素与过期糖浆搅拌成“名牌咖啡”,通过精心包装流向全国20余个省市……近日,北京警方跨省摧毁一个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的制售假咖啡犯罪团伙,揭开了网红咖啡背后的“毒生意”真相。这场从消费者一杯“异味咖啡”牵出的打假行动,暴露出食品造假产业惊人的猖獗与隐蔽。
7月23日,当警方突袭京外某村一处隐蔽院落时,扑面而来的酸腐味让在场人员几近呕吐——这个被村民称为“香料厂”的窝点,实为触目惊心的咖啡造假基地:
“这些‘咖啡’菌落总数超标470倍,重金属含量达饮用安全标准的22倍。”北京市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工程师指着检测报告说道。更令人心惊的是,该窝点日均产出假咖啡8000余包,通过电商平台以正品7折价格销往全国。
咖啡豆是散装的,器械表面全都是尘土,就像家用没有清理过的油烟机那个样子。
案件的突破口来自一位较线月,北京朝阳区李女士在拼多多店铺“进口咖啡直营店”购入10盒“星巴克臻选咖啡”,冲泡时发现杯底有根卷曲短发,且味道刺喉。“正品咖啡粉应该是均匀的深褐色,这个却结块发黑。”李女士将样品送检,结果显示含量不足正品1/3,却检出致病性大肠杆菌。
7月18日的收网行动中,警方在河北、广东、福建等地同步抓捕,主犯王某的手机聊天记录曝光惊人内幕:其与香精供应商的对话显示,每吨“咖啡”原料成本仅320元,转手售价却高达5800元。
据民警曹雪桐介绍,抓获嫌疑人之后,让嫌疑人演示了一下整体的生产制造过程。他们基本上就是用很脏的盛装工具,混乱地将咖啡豆放入机器里面,磨成粉之后,手都没有洗过,胡乱抓了一把放到袋子里就直接进行包装。
这个家族式犯罪团伙用五年时间构建起严密的造假帝国,其运作模式堪称“教科书式”黑产:
“他们的‘产品手册’里甚至有《风味投诉应对指南》。”办案民警展示的证据显示,针对消费者投诉“喝完心悸”,话术模板建议解释为“个体过敏”;对于“包装破损”则承诺“补偿5元优惠券”。
更可怕的是“隐性危害”——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实验室发现,假咖啡中检出的塑化剂DEHP含量超标124倍,这种环境激素可引发儿童性早熟、成人不育。“这些犯罪者不是在造假,而是在制毒!”食品安全专家王志刚怒斥道。
法律层面也存在惩戒短板。根据《刑法》第140条,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最高可判无期徒刑,但司法实践中,缓刑适用率高达63%。此次落网的王某曾在2019年因同样罪名被判缓刑,次年即重操旧业。
(结语)当一杯咖啡的香气不再关乎午后惬意,而是隐藏着健康杀机,这场警方与造假者的攻防战便不再是简单的商业打假,而是关乎生命的尊严守卫。此案查获的3.2吨毒咖啡背后,或许站着数万个“李女士”——她们手中的咖啡杯,不该成为犯罪分子的狂欢盛宴。恒峰娱乐平台恒峰娱乐平台食品安全从无小事,每一次对假货的纵容,都是对生命的背叛。